第233章 Harmony!


音乐之中的和声在共鸣。

    舞台上的乐器的和声在相互碰撞,摩擦出更为细腻的响声。

    在听到和声交响乐团声音的这一刻,舞台后方的两位指挥表情已经彻底不对劲了。

    一开始他们原本以为陈秋选择这一首作品会陷入一个极为困难的境地。

    可是现在,从面前和声交响乐团所表现出来的音乐来看。

    陷入困难境地的,可能会变成他们。

    此时此刻,舞台上才出现了三个乐器的共鸣,他们就已经感觉到了不对劲。

    音乐的表现比他们想象的还要完美太多。

    甚至有了一种如果让他们的人上,他们的学生会直接被和声交响乐团比下去的错觉。

    那么,等后面其他乐器也加入这一场共鸣后,音乐会表现出什么样的情况呢?

    会不会有可能他们才刚刚演奏出第一颗音,他们的表现就显得有些不如和声交响乐团?

    又或者……

    还没有等他们开始演奏,他们的表现就弱和声交响乐团三分呢?

    他们不知道。

    但是从目前陈秋所率领着的和声交响乐团的表现来看,这样可能性并不低,甚至你可以说……

    可能性极高!

    在他们的视线之下,舞台上的演奏以一个外人难以想象速度凝聚,和声的共鸣正在变得愈发浑厚。

    陈秋手中的指挥棒的颤抖非常的轻微,从乐团外众人的视角来看,陈秋手中的指挥棒就好像仅仅只是悬浮在那边,可是在乐团众人的视线下,陈秋指挥棒尖端的每一次颤抖,却蕴含着无数信息。

    此时此刻音乐的整体气氛应当如何。

    此时此刻音乐的整体速度应当如何。

    此时此刻音乐的整体情绪应当如何。

    ……

    无数的信息从陈秋手中的指挥棒上传递向众人的面前,将音乐之中他们所应该去演奏的一切内容,完完全全地展现在他们面前。

    但是,这些只是信息。

    只是他们从自己视角所看不到的信息。

    而并非命令。

    陈秋在这一次的指挥中,没有给予众人命令。

    正如同他之前在排练的时候,他对着众人讲述的那样。

    他所期望的,这一首波莱罗舞曲应当是由在场所有人共同完成的一首作品。

    而并非陈秋他自己的作品。

    波莱罗舞曲。

    一首只由两个主题构成的作品。

    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多余的东西。

    而这样的作品,想要将这一首作品演奏好,除了正确的节奏旋律外,更多的是看演奏者自己能将这一首作品诠释成什么样。

    在第一次的合作上,陈秋当年考核的时候,他对于乐团里很多人都不了解,并不清楚他们各自的水平如何,也不太清楚他们究竟能将这一首音乐做到什么程度,再加上那一次只是简单的排练。

    因此他当时做的,更多是指挥在排练上的能力。

    让在场众人按照他的指引,不需要展现出任何個人的特质,纯粹按照他的想法去表现,跟着他完成他的波莱罗即可。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当时谋杀了波莱罗的上限,却保住了波莱罗的下限。

    但是当时是因为不太了解乐团,他才出此下策。

    现在在和他面前的这个乐团合作了将近两年的时间后,他对于这个乐团的一切已经可以算的上是了如指掌。

    他非常清楚这个乐团优秀的点在哪,稍微偏向于薄弱的点,又在哪。

    因此,他选择将自己指挥对于乐团的影响给调整到最小,而让乐手自己对于乐团的改变调整到最大。

    陈秋并不会在这个时候告诉每一位乐手,你需要去做这个,你必须要这个样子做,只有这个样子才是最为正确的诠释方法。

    陈秋只是将音乐的情绪,节奏,表达,所有的细节展现在乐手面前,让他们自己去选择他们应该怎么去演奏,表达。

    可能会有人脑子一热,演奏出莫名其妙的音乐,降低了这一首作品的下限。

    但是陈秋相信他手下的和声交响乐团成员。

    他相信他们能提高的上限,远大于被自己操控所提升的下限。

    面对陈秋的信任,和声交响乐团的众人没有过多沉默,他们选择了回应。

    他们在一次又一次的排练中,让自己对于这一首作品的了解达到最深。

    最终,在这一次国外交流的舞台上,告诉了陈秋,他们的答案。

    他们,值得陈秋的信任!

    在高音单簧管的声音落下后,柔音双簧管便紧紧跟上音乐的步伐,将音乐之中的空袭填满。

    此刻,赵锡也站了出来。

    他带着第二小提琴分组的众人,带来除了中提琴,大提琴,竖琴之外的,第四个伴奏乐器。

    第二小提琴组的加入,让伴奏乐曲组的织体变得更为丰厚了许多。

    赵锡和秦弦并不一样。

    虽然赵锡之前是在一团里面担任首席,但是相比较秦弦而言,他的乐团大方向控制上,要显得更为薄弱一些。

    这也就意味着他的演奏更为独立,更难以掌控整个乐团。

    因此,在秦弦加入乐团后,他便选择成为第二小提琴首席,负责和声织体伴奏部分。

    既然他没有办法掌控整个乐团的弦乐,那么就去掌控他能掌控的部分。

    在秦弦跟着陈秋步伐统治全局的时候,他用他的能力来查漏补缺,让音乐之中的细节表现的更为完美。

    可以说,赵锡是秦弦最好的二提辅助。

    也是秦弦掌控整个弦乐部门,最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他在这个时候的加入,也正证明了这一点。

    第二小提琴的加入,让音乐伴奏部分的中提琴,大提琴,以及竖琴变得更为漂亮。

    并且,他还在等待。

    他作为一个信号在等待。

    等待秦弦的加入。

    等到秦弦彻底加入这一次的共鸣之后,弦乐部分将会变得完整!

    远处圆号的声音响起。

    他在柔音双簧管的音乐结束后,便立刻让自己的声音作为回应。

    而与他做呼应的,却并不是之前的单一乐器。

    在圆号声音响起后,音乐开始进入了下一个篇章。

    陈秋的手略微一点,远处宋歌以及小号的视线相互对视后,将他们手中的乐器同时吹响。

    宋歌作为音乐的主题,演奏出一股更为温和以及悠远的声音。

    而隔壁弱奏的小号,则是如风般,紧紧围绕在长笛的身边,随着他的声音一起飘荡。

    音乐之中的细节在此刻变得更为复杂。

    和声织体的结构也变得更为细腻委婉。

    如此漂亮的音乐让在座众人不由得一愣,眼睛放光。

    中村白用力一握拳,脸上满是兴奋,手不由得捏住自己藏在口袋里的酒瓶。

    他后悔了。

    他原本是打算带一瓶酒,等听完音乐会后再喝的。

    毕竟他感觉自己可能会听的很爽。

    在听的这么爽的情况下,喝一瓶酒躺在音乐厅外的草地上,晒着夜光发呆,让自己的大脑回忆刚刚所听到的一切,感觉会爽到爆炸。

    可是就刚刚两个乐器合奏在一起的时候,他就有点忍不住了。

    他甚至想现在就喝上一大口。

    让自己的大脑彻底放松,感受音乐对于自己大脑的刺激。

    就和自己在自己楼下那家小酒馆里那样。

    可惜了,音乐厅里不能喝酒。

    他只能克制住自己冲动的情绪,让自己的心情放松下来。

    他再怎么馋酒,也不至于破坏规则。

    他不由得对着自己身边的黑羽雪小声道。

    “这个地方,我好喜欢。”

    “啊?”

    黑羽雪一愣,一时间没有听清中村白说的什么。

    她刚刚也在关注音乐的表现。

    和中村白不一样,她并没有关注陈秋,而是在关注远处的大提琴。

    海城音乐学院的这位大提琴给她的感觉很温和,有一种翻阅书籍的平静感。

    听着她的音乐,即便只是简单的伴奏,你似乎也能回想起图书馆内,那位坐在窗边安静翻阅着书籍的白月光。

    这种平静的欢喜让黑羽雪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

    她怎么都想象不到这个乐团里能这么清晰地听到大提琴伴奏的声音。

    甚至能够准确地听到每个人的声音。

    这种感觉让她不由得有些着迷。

    感觉和其他乐团都不一样。

    有一种很难以言喻的,应该只有面前这个乐团能表现出来的音乐。

    她听着面前的音乐,一时间有点愣神,就连边上,她正在追求着的,中村白的声音都没有怎么听到。

    而听愣了的,还不仅仅只是她一人。

    正如同之前所定下来的,这一次的交流并不明确给各个乐团设定分数,只看各个乐团谁演奏更为吸引人,因此只是给评委一个座位,却没有专门给他们设定评委席。

    无数的评委分散着坐在音乐厅内,手中握着投票卷。

    他们之中不仅有各个乐团派过来的代表,各个音乐学院指挥系的系主任,乐评人。

    他们之中甚至还有很多受到邀请前来提建议的普通路人,音乐爱好者,高中的学生之类。

    最年轻的甚至还有那种小学生代表,代表着年轻一代对于音乐风格的看法。

    这是一次面对三个国家内所有观众的交流,音乐也并不仅仅只是给演奏者自娱自乐的。

    音乐更重要的是能让所有人跟着一起享受。

    因此,谁演奏的最吸引人才是最重要的。

    此时此刻,不管是职业乐评人,又或者是小学生。

    他们所有人都听着这一首,由陈秋所带领的和声交响乐团演奏出来的波莱罗舞曲,听愣住了。

    他们通过录音听了很多版本的波莱罗。

    他们也通过现场,听了很多顶级交响乐团演奏出来的波莱罗。

    可是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波莱罗能像现在和声交响乐团演奏出来的波莱罗这般奇特。

    他们的音乐之中有一股力量。

    一股令人震撼,令人疑惑的力量。

    他们似乎能从音乐之中,听到每个人的特色。

    他们所听到的,并不是一,而是七十四!

    这是一支足足七十四人交响乐团。

    他们能听到每个人的声音。

    每个人的声音都完全不同。

    而他们的声音却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形成了一股独一无二,只有这个乐团才有的共鸣。

    这样的波莱罗,让众人心中一阵迟疑。

    他们并不知道这个波莱罗在全世界的范围内究竟算好还是差。

    像陈秋这样人让每个人都演奏出自己音乐,让大家跟着他的指引融合在一起的波莱罗实在太过于大胆。

    大胆到即便可以,也并没有多少的指挥愿意去尝试。

    但是陈秋却去尝试了。

    他带领着一群学生去试着用他们自己的声音,来诠释出一首属于他们自己的音乐来。

    而这样大胆的尝试不仅没有失败,甚至还表现得格外漂亮。

    他让在场的众人认识了乐团里的几乎每个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声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

    而他们对于音乐的思考与想法在陈秋潜在的指引下,融合在了一起。

    形成了一首独一无二,只属于他们自己的波莱罗。

    “斯国一(厉害)!”

    远处的一位东瀛指挥眼睛不由得瞪大,捂着嘴巴小声道。

    他被陈秋以及和声交响乐团震惊了。

    这个波莱罗远超他对于一个学生乐团的认知。

    而在他的身边,还有其他的人,他们虽然没有被惊讶地直接喊出那句厉害,但是眼睛也不由得睁大。

    这个就是华国的学生交响乐团吗?

    这个就是海城和声交响乐团吗?

    华国的水平……

    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强了?

    一位留着络腮胡的男子看着面前的和声交响乐团,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气,连忙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个手簿,拿出一根铅笔,表情痛苦与纠结。

    他叫田中鸣一,是一位乐评人。

    他前俩天刚刚去下北泽那边听了一场live,准备写一个关于下北泽某少女摇滚乐团的乐评来着,那个乐团里的吉他手贼怕生,喜欢躲箱子里,特别好玩。

    结果收到了东京方的邀请,邀请他来听一次东亚三国学生交响乐团的交流。

    他想着反正自己的文档写好了,就等着发布了,所以就接受了邀请,过来听听看。

    结果就听到了和声交响乐团的音乐了。

    他作为乐评人的第一反应,便是这一场演出要爆。

    自己之前写的文章要完蛋了,自己又要加班写文章了。

    这一场演出绝对会有很多很多的同行过来听,然后给他们写评分。

    而这种评分多的乐团,基本上是肯定能上报,并且占据一个非常好位置的。

    如果能多次占据头条,那么他之后乐评人的位置肯定也会水涨船高,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

    而他如果去写那个不知名的小乐团,很有可能就会因为这种大乐团乐评的出现而被迫不得已地进行缩减。

    回头第二年的资金说不定还会少许多。

    因此,大家肯定会非常内卷,去卷这个乐团。

    他也必须放弃之前已经写好的那个小的摇滚乐团,来写这个大型和声交响乐团。

    他拿着手中的笔,在自己的手簿上快速写写画画。

    他现在已经完全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写才好了,表情格外纠结。

    和声交响乐团所表现出来的特质简直太多了,他完全不知道自己应该从哪个地方下手。

    乐团的团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似乎可以写。

    乐团的指挥,这个人指挥非常大胆心细,就目前这个,好像有一种无为而治的感觉,但是却又有着他自己的想法,似乎也可以写。

    而从波莱罗来解析这个乐团,似乎也好像行得通。

    如此多的方向,让他不知道自己应该选择哪个方向来写。

    特别是自己想要用这个乐团的文章来给自己履历增光添彩的话,这个方向必须要找准。

    不仅仅是优点,同样也要写缺点。

    他眉头紧皱,听着耳边的音乐,在脑中分析着这个乐团的一切。

    然而,就在他思索着自己写作方向的时候,第一小提琴的声音响了。

    旋律伴奏线条彻底完整了。

    他的大脑也炸了。

    此时此刻,舞台上。

    陈秋与秦弦的视线交错,两人相视一笑后,秦弦拨动了他手中的小提琴。

    在他小提琴琴弦拨动的那一刻。

    整个弦乐部分彻底活了过来。

    他们就如同找到了首脑一般,紧紧地围绕在秦弦的身边,跟着秦弦的步伐,一同拨动着他们手中的弦乐。

    水面被风吹皱,掀起阵阵水波。

    秦弦的琴声,便是这如丝绸般的水面。

    他将弦乐的一切包容在一切。

    他们共同构成了那片湖水。

    第二小号在此刻出现,接过了长笛和小号的位置。

    随之而来的,便是次中音萨克斯管,被告因萨克斯管,以及高音萨克斯管。

    在这些乐器的主奏之下,一直处于休整状态的芮佳,也终于起身,带着低音乐器组的众人,加入了伴奏的部分。

    跟着低音提琴一起伴奏的,还有长笛,双簧管,以及英国管。

    他们的出现,将原本局限于弦乐部分的伴奏,与管乐开始融合。

    伴奏的声音在逐渐加大。

    伴奏的乐器也在越来越多。

    不知不觉中,远处艾鼓手中的小军鼓声音,也在变得越来越大。

    终于……

    音乐开始变得恢弘。

    拉威尔以及陈秋,也在这个时候给展现出……

    什么才叫做真正意义上的。

    配器的融合!

    (本章完)


  (https://www.piaotian55.net/book/3176013/11110929.html)


1秒记住飘天文学网:www.piaotian55.net。手机版阅读网址:wap.piaotian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