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送走几个人,李想国也无心看书,干脆直接把东西收拾起来。

  提着马灯先给锅里添上水,灶底加上点儿煤球开始烧炕。

  自己则提了马灯去了后边儿。

  照例检查一圈儿,他也进到屋里,关门上闩才进到空间里面。

  不过他也没接着去种花生,先去看了眼一直泡在盆子里的皂荚。

  泡在盆子里的皂角荚全都泡得饱满,更加胀大了几分。

  也不知道这空间原理是啥,反正这皂荚泡在水里,倒是觉得水也多了一丝柔滑的感觉,但是却只有一点点的淡黄色,依旧看上去清澈。

  完全不像外界,皂荚这样植物碱和单宁含量高的东西泡在水里,时间长了以后,这些成分溶解出来,然后被氧化就会让水变成棕黄色。

  如果加热,反应更加剧烈和充分,浓度高了甚至会使得这水都变成深棕色。

  李想国也怀疑之所以仅有这么点儿颜色,恐怕还是之前在外界氧化的结果。

  不过他也懒得去深究。

  伸手拎起来一根皂荚检查了下,入手已经有些绵软了。

  倒也不怎么费力就把果皮给撕开了,露出里面一颗颗指甲大小的棕褐色种子。

  将种子全取出来,拿着在空间靠边儿的地方用棍子扒了几个小坑,把种子一颗颗放进去,培上五六厘米的土。

  再照例在边上插了个标签就没在去管它了,反正等着发芽出来再移栽就行了。

  就是不清楚这能出几棵苗了。

  之后李想国再去把花生种下去,也就出了空间。

  临睡的半梦半醒中,还听到院子里有人走动,隐约间似乎还伴着女人的抽噎声。

  应该是许家夫妇回来了。

  这样想着,李想国又沉沉睡去。

  第二天早上八点多钟,王湘过来了。

  两个人骑着车子,穿过秦老胡同和交道口南大街,一直向东去了细管胡同的五中。

  实际上,这个时期东四大街上有两个细管胡同。

  他们今天要去的这个是北新桥的细管胡同。

  这条胡同李想国上辈子也有印象。

  这里除了有他们要去的五中,似乎《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田汉也曾经在这条胡同里住过。

  另一条细管胡同在南边儿,因为那条胡同北边窄南边宽,胡同里居民平时进出一般是走难免的什锦花园胡同,为了跟上面那条胡同区分“什锦花园细管胡同”,实际上这条胡同本来的名字叫戏馆胡同,一直到民国以后才改名叫细管胡同。

  到后世的时候,可能是为了跟北边儿那细管胡同区分,又被改名叫小细管胡同。

  那边儿也曾经住过一个名人。

  是跟伍连德一同奔赴东北抗击鼠疫,后于山东桑园牺牲在防疫第一线,现代生物制品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的科学家俞树棻。

  这不由得让人想起那位当年去江城感染COVID-19的四九城王姓专家。

  不由让人唏嘘……

  这个时期的四九城第五中学还是一所完全中学。

  所谓的完全中学就是同时包括初中部和高中部在一起的中学。

  再后来,八十年代开始九年义务教育,国内的完全中学就一点点地分开,非义务教育的高中部纷纷独立。

  所以后世就很少再有完全中学了。

  五中也是如此,一直到后面九十年代鼓楼东大街的二十三中取消建制,五中在那里成立了民办的初中分校,校本部才成为一所高中学校。

  这个年代,五中还一个特色就是,这还是一所男校,一直要到六一年才开始招收第一届女生。

  这也意味着李想国最早的学妹,小一点儿的现在可能还在吃奶。

  两个人到了学校,直接找的张校长和教务科的张科长。

  一番例行的介绍之后,就在校长办公室里,李想国答了他们事先准备好的两份小学毕业考试的卷子。

  当然,说是两份,实际上也只有语文和数学,别的科目并没考。

  答完以后,教务科长拿去,交给两位任课老师批卷子。

  之前校长私下里也说过。

  这孩子是烈属,招进来对学校肯定有正面影响。

  只要他的成绩差不多能及格就行,如果差得不多的话,他们也可以酌情放水。

  不过出乎意料的是,除了作文以外,两张卷子的答案完全正确,这就让几位老师和校长非常满意了。

  这么点儿大的孩子,又是近乎完全自学,还能拿到近乎满分的结果足以说明这孩子天资聪颖,学习能力强。

  他们都觉得李想国完全没必要等到明年再入学。

  建议他今年就入学,缺的课程学校也可以安排老师帮着补课。

  不过他们想,但是李想国不想啊。

  自己还辣么大个空间,趁着这几个月没上学,不也能抓紧时间忙活个差不多?

  现在直接就上学,那哪儿还有那么多时间来找东西,这要是再有点儿作业什么的,那可耽误老鼻子事儿了。

  尽管自己还可以挤出来周末时间去采买,但是自己这年纪又不差这么一年半载的。

  所以他还是拒绝了,只说等到春天还得回东北待一段时间,这样今年一年都上不多少课,那样耽误的课程也太多了。

  还不如明年秋天再入学的好。

  然后他也说了自己想要买一套初中三年的教材先在家自学。

  说等着秋天入学,到时候根据教材掌握情况,能不能再做一下测试……

  校长一听,就知道这孩子还是想跳级。

  他倒是真的不在乎,这孩子要是真有能力那更是件好事儿。

  他也点头答应,要是李想国真的有本事,到时候测试结果满意,甚至想直接读高中也不是不可以!

  反正都是自己学校里的事情,怎么安排也就是一句话的事儿。

  校长问了下管仓库的老师,确认教材还有,就给他搬来了一套。

  李想国问价钱,校长说烈属免费,不过李想国不肯,耍小孩子脾气,说不让他交钱那书就不要了。

  校长扶额,只好让会计算了以后,让他交钱拿了东西滚蛋。

  帮着李想国把书送回家,王湘也回单位去回复领导了。

  李想国将书本拆开来看了眼,然后他也傻了。

  别的都没问题,可这俄语是什么鬼,这是弄啥嘞!

  (我确实没找到五中哪年开始教授俄语的。

  不过根据五〇年八月,《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提出“(外国语)初高中须设一种,如有条件(如师资、教材等)宜设俄语,但已授英语之班级,仍应继续授英语。”

  所以,咱就当新入学的学生学的是俄语吧。

  也给猪脚找点事儿干,对不?)


  (https://www.piaotian55.net/book/3300455/11110990.html)


1秒记住飘天文学网:www.piaotian55.net。手机版阅读网址:wap.piaotian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