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网 > 江南烽火抗日救国 > 第111章 娘家

第111章 娘家


饭后,龙金武与赵磊商议后,决定让余史济前往三团特务连王长生所在的班,亲身体验我军的日常生活和训练。

  七天后,特务连的训练广场上,战士们整齐划一在广场中列好队形,欢送余史济离开。余史济迈步走到战士们面前,与他们一一惜别。

  当余史济走到王长生面前时,他的眼眶湿润,只见他紧紧抱住王长生,久久不肯松手。这七天里,他与王长生同寝共食,一同训练,在他心中,王长生等人已如亲兄弟般亲切。

  许久,余史济才松开王长生,动情地说道:“长生班长,我余史济此生挚友不多,在我心中,你不仅是朋友,更是兄弟。日后若有难处,你尽管找我,余某必定义不容辞!”

  话毕,余史济转身面向龙金武和赵磊,诚挚说道:

  “龙团长,赵兄,感谢你们给予我这次珍贵的机会,让我体验贵军的生活与训练。尤其是赵兄的政治课,令我受益匪浅。请二位放心,今后我的部队绝不会再与新四军为敌。”

  “余团长言重了,如今正值国共合作,我们是友军,理应相互学习。”赵磊答道。

  “哈哈,老余,日后有事尽管来找我。老子的三团就是你的娘家。要是在国军那边受了委屈,或是待不下去了,你随时可以回我这个娘家,老子随时欢迎你。”龙金武豪爽地笑道。

  余史济微微一窘,心中却涌起一股暖流。然后笑道,“龙团长您说笑了,不过三团特务连的确是我的娘家,余某在这里可谓是收获颇丰。”

  此时,大约一个班的国民党士兵在张经国的带领下,每人骑着一匹马来到特务连的训练场外,显然,这些国民党士兵是专程来护送余史济回去的。

  余史济对着赵磊、龙金武以及在场的特务连战士,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然后飞身上马,高声喊道:

  “龙团长、赵政委,以及特务连的兄弟们,咱们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日后定会再相见,余某就此别过。”

  龙金武和赵磊回了一个军礼,说道:“余团长,后会有期。”

  余史济渐行渐远,龙金武便让特务连的战士们解散,然后与赵磊一同返回团部。在回团部的路上,龙金武忧心忡忡地对赵磊说道:

  “老赵,你说这余史济会不会把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都学去了,将来拿来对付我们?”

  赵磊望着龙金武,笑骂道:“我说龙金武啊,我今天可算看清你了,原来你是个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小人。”

  “刚才你还和余史济称兄道弟,一副仗义豪爽的模样,还说有困难就找你。这人还没走多远呢,你就担心人家学了你的本事来对付你。”

  龙金武挠了挠头,露出憨态可掬的笑容,辩解道:

  “老子这不是担心他把我们的本事都学了去,以后用来对付我们吗?我这可是为党的事业负责,怎么能说是小气呢?”

  赵磊白了龙金武一眼,说道:“你就把心放到肚子里吧,我们的这些工作方法,他余史济学不会,也没法用到国民党军队当中去。”

  “为啥?他回去把我们的训练方法、思想教育,还有群众工作的技巧都照搬过去,他的军队不就脱胎换骨,跟我们新四军一样了?”

  “我说龙金武,你平日里那么机灵,打仗时那鬼点子更是一套一套的,怎么在这件事上如此愚笨呢?”

  “就如同我平常写几个字让你照抄,可你每次都是写得歪七扭八,好似一座摇摇欲坠的破房子。所以说,即便我们让余史济照抄我们的作业,他也无法学到我们的精髓。”

  老赵这一番话,犹如醍醐灌顶,令龙金武恍然大悟,他不禁感慨道:

  “老赵,你这话说得还真是那么一回事。不过,余史济确实是个重情重义的真汉子,只可惜他站在了国民党那边,否则老子真想跟他拜把子。”

  “没错,余史济的确是个人才,只可惜他选错了阵营,终究难以逃脱被历史洪流碾压的命运。”

  三天后,187  团团部里,余史济正在整理他在新四军的所见所闻和心得体会,以期借鉴其中切实可行的方法,应用于国军未来的管理与训练中。

  张经国在一旁协助余史济整理,边忙碌边开口道:“团座,你说新四军就这样轻易地放我们走了,还把一半的武器都交还于我们,他们莫非是有什么阴谋?”

  “阴谋?张参谋,你可说错了,这分明是光明正大地用阳谋。我军被俘官兵,竟然一个不少地全被放走了。”

  “要知道,这些军官中不乏一些顽固反共分子,就冲这份魄力,我们的第三战区长官们没有,即便是重庆的统帅部也未必能有。”

  张经国满脸诧异,问道:“团座,你说这是新四军的阳谋,这是何意啊?”

  “张参谋,你仔细想想,这些被俘的国军官兵就这样被全部放走,那下次再让他们进攻新四军,他们还会卖力吗?”

  更为重要的是,新四军此举,获得了社会舆论的支持。如今社会各界都在指责我们统帅部,发动对新四军的进攻,称我们破坏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华民族的罪人。

  因此,国民政府在民众中的公信力将大幅下降,尤其是广大青年学子,必定会对我们深感失望,进而加入新四军。

  “新四军在这些有文化又有理想的热血青年加入后,其军队犹如虎添翼,战斗力必将大幅提升,届时我们若想与之抗衡,可谓是难如登天,甚至这大好河山都有可能易主!”

  “团座,事态不至于如此严重吧?不就是一些青年学子加入新四军吗?怎会牵扯到江山易主呢?”

  张经国话音未落,余史济便停下手中事务,凝视着他,郑重说道:

  “张参谋,我并非危言耸听。诚然,现在日本侵略者是我们共同的敌人,但其终会被赶出中国,战争也终将结束,可国共两党的恩怨,会因此而消散吗?我看很难。”

  “那么战争结束后,我们与他们必将有一场决定谁是中国未来主宰的大决战。表面上比拼的是双方军队的数量和装备水平,实际上比拼的是双方军队的人才储备。”

  “古往今来,任何一场战争的胜利,人才都起着决定性作用。刘备得诸葛亮,得以三分天下有其一;朱元璋得刘伯温,实现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大明王朝。”

  “因此,我们与新四军之间的较量,归根结底是人才的争夺。谁能争取到更多的青年才俊加入,谁就有可能取得胜利,成为未来中国的主人。”

  张经国叹息道:“听团座一番话,胜读十年书。青年才俊确实是决定中国未来命运的关键力量,我们应当加强对他们的争取工作,使之成为国军的精锐。”


  (https://www.piaotian55.net/book/3458158/11111052.html)


1秒记住飘天文学网:www.piaotian55.net。手机版阅读网址:wap.piaotian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