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灾情


五皇子跟着工部尚书等人一路疾行赶往受灾之地。

  一路上五皇子没有叫苦,反而和几位大人一起商讨救灾之策,态度谦逊有礼。

  几位大人对他印象颇佳。

  来到受灾的之地,所有人的内心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五皇子尤甚。

  举目望去,村庄良田尽成泽国,庐舍为墟,水上漂浮着衣物、器具、树木、各种各样的尸体……

  成群的灾民在高地聚集,简易的容身之所,丝毫遮挡不了灾民的饥寒,那些蜷缩的身体,三两抱团一起,孩哭、娘叫、还有偶尔的狗吠。

  声传数十里。

  不忍看,也不忍听。

  五皇子和几位大人在当地官兵的带领下,远远地看了一眼便赶忙离开了。

  安抚的话根本不知从何说起,这时候给任何虚假的承诺,一旦做不到,将来都是致命的。

  工部尚书、户部侍郎,以及御史中丞,他们都见过水灾洪涝,但这一次的严重程度,史无前例。

  让人心慌。

  他们赶忙商议。

  “决口抢修,开放粮仓,建临时居所,还有防寒的汤药,这些常规的举措恐怕收效甚微……”工部尚书邵士荣担忧地说着。

  工部尚书话音刚落,一声巨大的雷声响起。

  震得人心一颤。

  几人齐齐望天。

  天上仿佛破了一个又一个的洞,像一个巨大的塞子,雨水争先恐后,疯狂的涌出来。

  “邵大人的意思,我们都明白,现在雨还没有止,受灾的面积和人口还在持续的增加,全靠拨款的银子赈灾,根本不可能管得了这么多灾民,甚至稳妥的安置这些灾民的安全之所,我们都不容易寻。”陶御史也很担忧。

  “人一旦得不到妥善的安排,暴动起来,后果不堪设想。”工部尚书说到。

  这也是大家最担心的问题,暴动起来不光他们有生命危险,就算躲过了,皇上那里也不好交差。

  户部侍郎周丰延这次是主动请缨过来的,马上就到手的尚书位置飞了。

  简章偶尔还给他穿小鞋,他必须要立功才能在户部稳住,这次他觉得是个机会,所以就算以身犯险,他也在所不辞。

  周丰延建议道:“给灾民发一部分粮食后,迅速疏散,让皇上即刻下旨,任何城池不得拒绝灾民入内。”

  “待雨止住,再回来重建方是上策。”

  “周大人言之有理,光靠着这些受灾的地方本身是决计无法安置如此庞大的灾民的。”

  “是的,据各地上报的情况,现在至少有二十万左右的流民,雨还在下,等到各地的人越来越多,到时候更不好办了。”

  “殿下……”几人看着五皇子说道。

  “按周大人所言办,安抚百姓的事情就交给本殿吧。”五皇子也感觉人都聚集在受灾的地方十分凶险。

  他心里有些烦闷,这实在是个吃力不讨好的活,但既然来了,必定不能无功而返,他也必须抓住机会,做一些事,至少在大臣心中不能留下不好的印象。

  几位大人听五皇子这么说自然没有异议,这件事由皇子来说,本来就更有信服力。

  五皇子和几位大人商议好后,在当地官兵的带领下,走到灾民聚集地。

  很多灾民看到来人,瞬间眼前一亮,这些人衣着华贵,气势不凡,一定是大人物。

  很多人都纷纷站起来,希冀地看着五皇子一行人。

  “各位父老乡亲,天灾让大家受苦了。”五皇子说着给大家行了个揖礼。

  “皇上和本殿深感心痛,朝廷会竭尽所能的安置大家,但现在雨还在继续,至身此地,危险无处不在。”五皇子继续说道,声音洪亮和哀恸,还带着一丝哽咽。

  “朝廷会给每户人家按人口发放一定的粮食,希望大家暂且离开受灾的地方,去往没有安全之地,暂避一段时间。”

  “待雨停止后,朝廷必定会和大家一起重建家园。”五皇子最后的声音又充满了坚定。

  五皇子一番话说的声情并茂。

  让很多百姓动容。

  几位官员对五皇子瞬间好感倍增,只觉的次辅大人这次的提议甚是明智,五皇子确实是个不错的。

  “五皇子的话大家应该都听出清楚了,接下来,准备离开的就这边登记领粮食,成人每人领三斤米,小儿减半。”周丰延说道。

  三斤米不多不少,每人领三斤,妇人吃的少,省着吃一家人可以吃七八天。

  但到新的地方后,他们该如何生活?何时能回来?这也是个未知数。

  对于未知很多人都很惶恐,尤其是年纪大,没去过什么地方,也没什么能力的人,待在熟悉的地方,虽然很难,但还有一丝安全感,他们可以忍耐,忍饥挨冻,他们不是没有过,现在只是可能严重一些。

  也许忍着忍着就有希望了呢?

  所以百姓听了五皇子的话,虽然很动容,有些人准备离开,但依然有不少人不想走。

  五皇子给周丰延使了个眼神。

  周丰延继续说道:“我明白大家故土难离的心情,想留下的人我们自然不会不允,但既然留下来,为了大家和自己的安全,就要和官府一起共度难关,抢修决口河堤,救人或搭建临时住所,每户人,每三口人必须有一个青壮劳动力参与官府的劳动。”

  “留下人的不会发放粮食,官府会每日施粥。”

  这样说,那些想留下的人就更加为难了。

  留下来家里必须有人去参与危险的劳作,并且还没有粮食发放,这样好像也不是很划算。

  最后走了很多人,也还是有一部分人留下。

  五皇子的一番话,在各个县区的灾民聚集地都演说了一遍。

  一番下来,走了很多人。

  加上本来沈月明安排的乞丐在流民中游说,现在又有了官方的劝说离开。

  很多人被引导往齐城,青城方向去。

  雨又持续下了三天。

  各个城池想紧闭城门,奈何有旨意,加上灾民人数多,不好引起太大的轰动,大家都不得不放灾民入城。

  齐城涌现的格外多。

  韩澍和齐城知府孟良正在商议。

  “韩将军,现在城里流民四起,巡防工作一定要加紧。”孟知府来回踱步,心下烦躁。

  “孟大人,我们齐城虽然受灾小,但来的人未免也太多了。”

  “可是上面有旨意,不得拒绝灾民。”孟良也很苦恼,这齐城为什么涌现了这么多灾民。

  “孟大人,我们也无需违抗圣意,但只要难民在城里找不到活做,自然就待不久,另外陵城完全没有受灾,我们不能把难民往回赶,但我们可以往南引。”韩澍建议道。

  他这段时间已经和知府关系处的不错,虽是文武有别,但只要臭味相投,就很能处到一块去,孟良现在很多时候都能听进去他的建议,有事也会主动找他一起商议。

  果然孟良听了韩澍的话很是心动。

  收留难民不会增加任何政绩,要是一个没处理好,还有危害,现在韩澍的话让他心思活泛开来。

  另外他觉得齐城来这么多灾民,不一定是没有理由的,说不定就是谁在针对他,肯定也是别人往他这里引的,这么一想,思绪就打开了。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说的就是这个理。

  “韩将军言之有理。”

  孟良赶紧秘密下令,禁止城内给难民提供伙计。

  另外安排人引导。

  于是这些难民大量的要么被迫,要么主动的都被引到了陵城。

  陵城知府一看,这还得了。

  他们陵城本就不算富饶,自己都顾不过来,哪还有余粮给难民,就算有,也不想给,自己多吃点,不香吗?

  这时候有人给他出了个主意:“大人,你知道吗?青城景和郡主,前一段时间就在开荒,需要大量的人手,你说我们把这些人给她送过去,是不是解了郡主的燃眉之急?”

  陵城知府眼前一亮。

  笑着点点头:“这个主意甚好,本官也算是帮了郡主的忙,又解了难民的忧,实在是一举多得的好主意。”

  就这样,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在多方的撮合努力之下,青城涌现了大量的难民。

  这些难民一出现,很快就被安置了。

  这就导致来的人越来越多。

  短短四天之内,出现了三万人之多。

  宋典和流云早就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因为不久前,沈月明亲自去往受灾之地走了一遍,不等朝廷旨意,她了解情况后,不光送了粮食,还送了很多衣物等日常用品,建房用的材料也准备了很多,他们还没用,只等苏棠来信,就着手开工。

  现在他们只是粥配馒头,准备了大量驱寒的汤药。

  而苏棠第一时间收到了消息。

  马不停蹄的进宫了。

  御书房大臣也正在商议着水灾的事,太子,三皇子,谢时宴,还有几位大臣都在。

  洪公公小声的说道:“皇上,景和郡主求见。”

  这个时候来,肯定都是水灾相关的事,皇上自然也想听听:“宣。”

  苏棠进来行礼后,哭丧着脸说道:“皇上,我只是在青城招些人开开荒,种了些花木,但近日出现了大量的难民,那边虽然安置了,但人太多了,我实在是安置不过来。”

  “哦,怎么回事?”

  “皇上,我的婢女一直在青城帮我开荒种地,今日来信说出现了大量的难民,她于心不忍就安置了一些,发了些粮食,不知道就怎么消息就传出去了,现在大量的灾民往青城赶,这可如何是好?”苏棠说着,很是为难的样子。

  皇上眸色加深,一脸沉思。

  次辅大人说到:“景和郡主,青城已经是你全权管辖的地方,应该自己想办法解决方为上策,现在是多事之秋,怎好劳烦皇上。”

  简章听了次辅大人的话,在心里转了转。

  他如果没记错,这全权管辖的事就是次辅大人提的,但他感觉次辅应该和景和郡主并无仇怨,次辅大人这话就有点耐人寻味了。

  “皇上,国库空虚……”简章小声的说道,反正最好是都别打他的主意,他好不容让国库好转一点点,现在一朝回到还不如从前了。

  “郡主既然本就在开荒,现在不是有免费的劳动力送来了,郡主只要管一些饭食,想必不是难事。”这时候太子说道。

  “景和,你如何看?”皇上开口问道。

  “皇上,不是我不愿意,这人若太多,我也没那么多钱啊?”

  皇上鉴于之前苏棠的表现,九十万两还捐在他的私库里,他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信苏棠的,但要朝廷给她拨款安置难民,且不说国库拿不拿得出那么多银子,但只要想到好名声还让苏棠得了,皇上自然是不愿意的。

  但难民已经到了青城,难不成还往别的地方赶,这肯定也不妥。

  谢时宴这时候开口了:“娘子,我倒是有些银子。”

  “你能都给我随便用?”

  “亲兄弟还明算账,我们虽是夫妻,但谢家的事,也不是我一人说了算。”

  这一点,大家都知道,谢时樾最近风头很盛,据说在谢家和谢时宴分庭抗礼,皇上今日叫了谢时宴,偶尔有事也会选谢时樾,很明显皇帝对这样的状况也是乐见其成的。

  水灾的事情,谢家已经捐了三十万两银子。

  朝廷也没有理由再让谢家掏银子。

  另外谢家如果投入大量的银子,得了太多的民心,对朝廷来说也并非好事。

  但现在谢家是郡主的夫家,郡主有难,找谢家是理所当然的。

  “那夫君,要怎么回报?”苏棠当着众人的面问道。

  “我可以借银子给娘子,不收利息,但娘子要还,五年为期。这样我才可以说服谢家。”

  苏棠没说话,一直皱着眉在思考,一副很是为难的样子。

  嘀咕了一声:五年我也不一定还的上。

  想了一会,苏棠突然眼前一亮。

  “皇上,那些灾民我想到办法了,他们可以来,但来了之后,落户我才发粮食,这样他们就留在青城种花木,看还能不能种点别的,到时候把青城发展起来,有了税收慢慢还给谢家。”苏棠说道。

  “你们看,这样可还行?”

  青城涌现大量的难民这件事肯定是瞒不住的,她不声不响的留下来还安置好,肯定是行不通的,必须要过明路,才可以。

  现在就看皇上同不同意了。


  (https://www.piaotian55.net/book/3501802/11110997.html)


1秒记住飘天文学网:www.piaotian55.net。手机版阅读网址:wap.piaotian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