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网 > 大明嫡皇孙,开局救活太子朱标 > 第25章 黑暗降临

第25章 黑暗降临


朱元璋一言九鼎,没有人敢于反抗。

  此时,朱元璋共有五十二个孙子,

  朱允熥已封太子,朱允炆已封淮王,朱允熞已封衡王。朱允熙已封徐王,朱尚炳已袭秦王,朱济熺已袭晋王。

  朱高煦、朱高燧、朱济熿、朱有爋远在南洋。

  还剩下四十二个孙子,年龄太小留在封国,其余超过八岁的,全部送到南京大本堂来读书。

  时隔多年,朱元璋再次来到大本堂,看自己两个年幼的儿子郢王朱栋,伊王朱?和一群孙子读书。

  刚走进大本堂,朱元璋便被眼前混乱不堪的景象惊呆了。

  有的孩子在追逐打闹,有的孩子趴在桌子上睡觉,还有的孩子直接坐到了桌子上,跷着二郎腿,一副悠闲自得的样子。

  最过分的是朱??,屁股底下坐着一个小的,嘴里喊着"驾驾驾",当马骑。

  面皮白净长相斯文的先生则在一旁束手无策,徒然地用戒尺拍打着书案:"肃静!肃静!"

  然而这喊声完全没有丝毫的威慑力,根本管不住这些顽童。

  朱元璋脸色阴沉,他用力拍了拍桌子,大声喝道:“都给咱安静下来!你们的爹平素就是这么教你们的吗?”

  孩子们被朱元璋的怒吼吓了一跳,纷纷停下手中的动作,乖乖站好。

  朱元璋环视了一圈,心中暗自叹气。

  这些孩子都是大明的未来,可如今却如此顽皮不羁,将来如果封到各地当藩王,那不是祸害人吗?

  先生赶紧过来请罪,"臣无能!臣死罪!"

  朱元璋怒冲冲道:"去,把他们的老子都给咱叫过来!"

  藩王们还没有离京,凡有儿子在大本堂读书的,全被叫了来,一挨溜站在墙边。

  为首的正是朱标,后面站着朱橚、朱桢、朱椿、朱桂。

  朱元璋怒道:"子不教,父之过。咱没有教好儿子,所以儿子们也不好好教孙子。咱该死!先打咱!"

  说着将戒尺递向先生,先生连连后退,"臣…臣…不敢!"

  朱元璋怒喝道:"咱要你打的,你怕啥?"

  先生跪在地上,不停地叩头,"臣死罪!臣死罪!"

  朱元璋看向朱标,“你是怎么教儿子的?”

  朱标低头说道:“儿臣有罪。”

  朱元璋又看向其他几位藩王,“你们也是连自己的儿子都管不明白吗?

  藩王们纷纷跪地认错。

  朱元璋叹了口气,“罢了,都起来吧。这次就不打你们了,再有下次,咱也不管你们臊不臊,该打就打。"

  朱标和藩王们灰头土脸站在墙边。

  朱元璋喝道:"朱?!"

  朱??畏畏缩缩走上前来。

  "手伸出来!"

  啪地一声,戒尺打到了手上,朱??大叫一声:"哎哟!"

  "你还知道疼吗?"朱元璋说着,将戒尺递给先生,"你来!"

  先生拿着戒尺,试了几次都不敢下手。

  "教不严,师之惰!咱叫你打,为啥不打?"

  先生慑于朱元璋的威严,闭着眼睛,轻轻打了一下。

  "打重些!你在给他挠痒痒吗?"

  "啪!啪!啪!"

  朱??扯着嗓子叫:"爹,再不敢了!再不敢了!"

  朱元璋铁青着脸,一声也不吭。

  等朱??挨完了打,朱元璋拿过戒尺,在自己手掌上啪啪啪乱打一气。

  朱标忙过去抢戒尺,被朱元璋一把推开。

  底下的皇子、皇孙一个个吓得面无血色。

  朱标哀求道:"这都是儿子们教子无方,爹别气坏了身子,以后儿子们好好管教就是了。"

  朱元璋打完后,将戒尺扔到地上,扫视了一圈众人,看向那位先生,说道:

  “天地君亲师,你既承担教导王孙贵胄的重任,就要严厉一些。”

  目光落在那群孩子身上,沉声道:

  “你们皆是我朱家子孙,身负重任,岂能这般荒唐度日!从今往后,都给咱好好读书,修身养德,莫要辜负了咱的期望!”

  众皇子、皇孙们齐声应道:“谨遵父皇(皇爷爷)教诲!”

  朱元璋点点头,转身离去。

  朱标等人也赶忙跟了上去,一场闹剧这才结束。

  朱元璋回到永寿宫,又将朱标、朱允熥,及诸藩王召了过去。

  这一天,正是永乐三年四月初一,这一年,将有两个五月。

  朱元璋往人群中看了看,问道:"老七呢?"

  朱标答道:"关在宗人府里思过。"

  "叫他也来吧。"

  朱元璋的目光扫过济济一堂的儿孙,最后落在朱允炆脸上,只听他叫道:"允炆!"

  朱允炆忙站了起来,两只手局促地握在一起。

  "坐到爷爷这里来!"

  朱允炆从人群中挤了过去,挨着朱元璋坐下。

  朱元璋又将目光落在朱棣脸上,叫道:"老四!"

  朱棣忙站起来,叫了一声:"爹!"

  朱元璋示意他坐下,又挨次将所有的人都叫了一个遍,最后才叫朱榑。

  "老七,从前的事都算了你一大把年纪了,好好做个人吧。"

  朱槫没想到这事就这么轻易过去了,忙信誓旦旦表态:"儿臣知道错了,下次再不敢了!"

  朱元璋轻轻摆了摆手,"你也坐吧。″

  从前对犯了事的儿子,朱元璋都是声色俱厉地痛骂不止,惹急了还会动手打,像这样温言温语还是第一次。

  朱标问道:"爹今天召兄弟子侄们来,是有什么吩咐吗?"

  朱元璋沉吟半晌,说道:

  "从前暴元无道,咱带领一众淮西子弟奋起反抗,至今快五十年了。蒙元是怎么亡的,咱比谁都清楚。咱们家能有今日,殊为不易。"

  "你们兄弟叔侄要知足,要安分守己,要相互扶持。咱再说一遍,允熥搞的宗藩改革,就是咱的意思,你们谁跟允熥作对,就是在跟咱作对。标儿,你说说,你下一步打算怎么干?"

  朱标站起来说道:

  "蒙古鞑靼部阿鲁台和瓦剌部马哈木发生内讧。儿臣已经和老四、老六、老十一、老十七商量过了,想趁这个机会对蒙古用兵,能否一举征服蒙古,永绝北患,或许就在此一举了。″

  朱元璋自知时日不多了,他比任何人都渴望看到征服蒙古。

  但他,似乎已等不到那一天了。

  巅峰时期的明朝,军力极其强悍,克元大都,克元上都,克应昌,克辽东,克哈拉和林。

  八次北伐,把不可一世的蒙古人撵得满天飞,从北京追到漠南,从漠南追到漠北。

  李文忠、蓝玉先后两次俘获蒙元的皇室宗亲,也让蒙古人感受到了靖康之变和崖山之战的耻辱。

  即使到了永乐时期,在经历了蓝玉党案和靖难之役的摧残后,朱棣仍然能够压着蒙古打,五征漠北几乎将蒙古打残。

  斡难河之战后,成吉思汗子孙男丁只有七人,就是拜朱棣之所赐。


  (https://www.piaotian55.net/book/3523073/11111023.html)


1秒记住飘天文学网:www.piaotian55.net。手机版阅读网址:wap.piaotian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