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网 > 大明嫡皇孙,开局救活太子朱标 > 第19章 猪吃虎

第19章 猪吃虎


朱允熥听着他们你一言我一语,也预料不到事情会怎么发展。

  这样的军国大事,根本轮不到他多嘴,只能默默祈祷颖国公傅友德能够抢先抵达四川,这样蓝玉就不必领兵打仗了,等苟过这几年就好了。

  可是看傅友德那样,躺床上不能动弹了,还能跑到几千里外去打仗吗?

  太悬了。

  朱允熥又开始担心起来。

  蓝玉被贬,最高兴的莫过于朱允炆。可是没高兴三天,蓝玉又被重新起用了。

  两个人各想各的心事。

  朱元璋背着手走过来走过去。

  通过这件事情,他显然已经意识到了,废中书省,废丞相,朝廷内外大大小小的事由皇帝一个人裁决,其实是很难行得通的。

  朱标就已经被累垮了。

  但废除丞相是板上钉钉的事,绝不可能走回头路。

  朱元璋琢磨了很久,也想不出个所以然。

  "标儿,你身体也不好,不如你先歇着,我来批奏折。"

  朱标:"爹六十好几的人了,哪受得了这样的劳累,还是我来吧。再说,这也不是长久之计啊。"

  一派父慈子孝,其乐融融。

  朱元璋:"那就让允炆和允熥帮忙看奏折,他们觉得要紧的再拿给你看。"

  朱标苦笑道:"他们什么也不懂,知道什么要紧什么不要紧?不够添乱的。"

  朱元璋:"那你说怎么办?"

  朱标小心翼翼问道:"要不还是设丞相吧?"

  朱元璋最怕相权侵蚀皇权,闻言大怒:"闭嘴!秦汉唐宋出了多少个奸相你不知道吗?"

  朱标苦口婆心说道:"可也出了不少贤相啊!"

  "胡惟庸有多坏你忘了吗?"

  提起胡惟庸,朱标有些不耐烦了,要说诛杀别的人,或许还情有可原,但宋濂有什么错?

  他说道:"胡惟庸坏也不代表所有人都坏。有尧舜一样的圣君,才会有皋陶一样的贤臣,凡事都要反求诸己,不可一味苛责于人!"

  这席话彻底把朱元璋惹恼了,厉喝道:"肏你妈!你是在说老子是个昏君暴君吗?那些狗屁秀才说的话你当圣旨一样,老子说的话你当狗屁一样!"

  声音太大了,朱标被惊打了个寒颤,痛苦地摇着头。

  看来是越来越说不到一块去了。

  朱允炆吓得缩成一团。

  这个时候正是用得上儿子解围的时候。

  朱允熥毫不犹豫挺身说道:"爷爷,我爹还病着呢,你这么大声,吓着我爹了!有话不能好好说吗?"

  朱元璋更生气了,一把揪住朱允熥,"小兔崽子,白眼狼,反天了,向着你爹,不向着老子了!"

  在他脑袋上梆梆梆狂炒板栗子。

  朱允熥痛得大叫:"爷爷,你快放了我!你把我打傻了背不了书了,我爹还要打我!呜呜呜……奶奶,爷爷又打我,呜呜呜……"

  "叫奶奶也没用,你活该!",朱元璋气得笑了,又在他屁股上猛扇了两巴掌,一把将他掀开,"滚一边玩去!"

  朱允熥"哎哟哎哟"叫唤着,捂着屁股往外走,"爷爷把我打坏了,我再也不上学了。"

  "你敢!"

  朱允熥四仰八叉躺在椅子上,说道:"爷爷,我就想不明白了,我有那么多叔父,为什么苦活累活都是我爹一个人的?每天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牛迟,谁熬得住?就这,还隔三差五挨爷爷骂?凭什么?"

  "那你说怎么办?"

  朱允熥:"都是一家人,有福要一起享,有罪要一起受。爷爷生了那么多儿子,不能只欺负我爹一个老实人。我听说叔父们在藩地过得比神仙还快活,应该把他们叫到南京来给我爹搭把手,不然……不然……"

  "不然怎么?"

  朱允熥:"不然迟早有一天把我爹活活累死了。我一生下来娘就没了,不能再没有爹……"

  “小兔崽子,说的怪可怜的。你说叫谁来的好?"

  朱允熥腾地从椅子上跳起来,像猴子一样窜到朱元璋面前。

  "叫十一叔来!"

  朱元璋问:"为什么是他?"

  朱允熥:"因为十一叔年轻,长得又好看,脾气又好,每次从成都回来都给我带好玩的。关键是他学问好,师傅们都夸他。他要是回来了,我不想写的字就能叫他帮我写……"

  朱元璋:"滚!"

  过了两天,朱元璋突然对朱标说道:"我觉得允熥说的也有道理。"

  朱标:"他又胡说什么了?"

  朱元璋:"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你也太累了,我准备给你找两个帮手。把朱桢和朱椿叫回来,让他们俩做辅政大臣。"

  "朱桢会领兵打仗,让他帮你管军务;朱椿把蜀地治理得很好,让他帮你管民生。你觉得怎么样?"

  朱标面露喜色,"爹想得很周到,我赞成。都是自家兄弟,也不用担心大权落入外人之手。老六和老十一都是德才兼备忠实可靠之人,有他们帮忙,儿臣就轻松多了。"

  朱元璋:"那就这样定了。先召朱桢进京。等平了月努帖木儿之后,再加朱椿进京。"

  朱桢是朱元璋的第六个儿子,为人很是端庄,酷爱学习,是个文武全才。

  十三岁时跟着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吴王朱橚一起到凤阳练兵。

  洪武十八年思州洞蛮作乱,朱桢在汤和、周德兴的辅助下,出兵平叛。

  朱椿是朱元璋儿子中难得的贤王,博览群书,雍容典雅,待人谦和有礼,在四川很受爱戴。

  四川虽号称天府之国,但地处西陲,少数民族丛居,民族关系复杂,如果治理不好,就会激化矛盾。

  朱椿刚就藩成都时,就有西番蛮人作乱。他分析了蜀地经常动乱的源头后,减轻赋税,制定规范,短短几年时间使蜀地大为改观。

  次日,朱元璋在朝会上宣布将召楚王和蜀王进京,担任辅政大臣。

  这是一项很大胆的举措,朝中文武大臣十分错愕。

  刘三吾拱手奏道:"我朝旧制,太子监国,诸王守边,是再英明不过的安排,陛下因何变更?"

  朱元璋道:"三皇孙生性孝顺,看见太子太过于劳累,所以提出了这样的建议。朕反复考虑过了,觉得言之有理,就采纳了。你们以为如何?"

  文武大臣面面相觑,设辅政大臣这样重大决策,居然出于一个小孩子之口。

  朱元璋见众人都不吭声,点了刘三吾的名:"你说。"

  刘三吾支支唔唔说道:"陛下圣明,此是陛下家事,一切唯陛下圣裁。"

  下了朝,詹徽、夏长文、赵勉、张廷兰等纷纷埋怨刘三吾。

  詹徽:"这是家事吗?刘大人身为文官之首应仗义执言。"

  赵勉:"陛下这么器重三殿下,是要立为皇太孙吗?"

  刘三吾任凭他们怎么说,只是默然无语?

  做人最要紧的是知道自己几斤几两,皇帝已经定下来的事,谁敢公熊反对?反对就是离间人家父子兄弟了。

  吕氏听到这一消息,心顿时凉了半截,揪住朱允炆耳朵痛心疾首骂道:

  "你呀你!真是个没用的东西,为什么突然不得皇爷爷宠爱了?楚王老丈人是王弼,蜀王老丈人是蓝玉,照这样下去,皇太孙之位是谁的不是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吗?"

  朱允炆带着哭腔问道:"娘,你说咋办啊?他只要撒撒娇,爷爷就啥都听他的,连爹看他的眼神也和从前不一样了。"

  吕氏眼里闪过一丝寒光。


  (https://www.piaotian55.net/book/3523073/11111144.html)


1秒记住飘天文学网:www.piaotian55.net。手机版阅读网址:wap.piaotian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