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网 > 争名夺利 > 第五百九十六章:雍鸣:让朱允炆一千年后,都臭不可闻!

第五百九十六章:雍鸣:让朱允炆一千年后,都臭不可闻!


松江口。

北十里外。

一支由十五艘战舰组成的舰队,静静停泊在海面上。

这是一支,由第一代铁甲舰组成的舰队。

挂着旗舰旗帜的舰首。

大明北洋海军统制马和,在一群海军将领的簇拥下,站在舰首,举着望远镜,观察着临近傍晚,漆黑夜幕下,远处宛若打雷般,一闪一闪的亮光。

耳闻若有若无的轰鸣声。

某刻,其中一名将领开口:“看样子,今晚,耗费巨资建造的松江口岸防炮群阵地,就会全部沦陷了,当初为了建造这两处炮群阵地,整整投入了五百万两白银,没想到,只打了六天,就全部沦陷……”

哼!

身边一名将领冷哼,“不沦陷才怪,岸防炮本来就只是对海防的一种辅助作用,咱们这位忠勇公,到底懂不懂海战?燕华当初得多眼瞎,让他担任舰队司令,海军是主动进攻的利器,他竟然把海军舰队,藏到了内陆运河中……”

“嘁,这位忠勇公不是不懂海战,他要是真无能,当初在燕华,也不可能被那多么燕华海军老一辈认可,他这是把近卫海军当自己的私兵了,当他在朝廷权力来源的基石,他这是担心,舰队损失掉,手上没有兵权,失去权力、地位、捞钱的机会!”

“何止如此,就说建造两个岸防炮群的五百万两吧,真正落实到建造中,被层层克扣后,恐怕还没两百五十万两!”

……

马和听着身边将领议论。

攥着望远镜的手,不由紧了紧。

痛心疾首。

将士们所议论的,都是真的。

如果当初,两处岸防炮群,真实打实花费五百万两。

即便没有松江口海军。

至少也可以坚持半个月时间。

可实际呢?

内阁议定后。

户部拨款,户部要卡一层油。

拨款到了五军都督府,五军都督府又要卡一层油。

然后拨到松江口海军手中。

由忠勇公徐宪昌负责。

松江口海军又要贪墨一层。

在建设中。

徐宪昌把持具体建设任务,徐宪昌又会指定他暗中吃干股的水泥、钢筋等原材料供应商。

就连施工队,都是他徐宪昌让自己家里人,或者亲戚组建。

原材料会以次充好。

施工过程,会偷工减料。

他为何知道的这么清楚?

倒不是他调查过徐宪昌。

因为这就是,大明朝廷的现状!

当初,北洋修建海港码头,北洋所指挥的北部沿海岸防炮群时。

他也遇到过相同的问题。

不知,有多少朝中大人物给他打招呼。

不知,有多少人,拿着各种昂贵的东西,想尽各种办法,往他家里送。

甚至,还有人为他出谋划策,如何扶持自家人,组建工程队,如何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又能应付过朝廷的验收。

更可恨,他顶住了各方压力。

采取燕华那种,招标方式,完成了施工。

因为得罪人多。

陛下派遣的宫内太监为主导,技术人员辅助的严守团队,竟然因为他没钱打点,在给陛下的验收奏折中。

参了他一本。

工程质量过硬,那些下来办事的太监,倒是不敢太过分。

但完全忽视了,北洋海军这个整体,为这些海防工程的付出,给了一句,勉强合格的评语。

北洋海军上上下下,没有贪墨一文钱。

最终没得到皇帝的嘉奖。

却因这句不公正的评价。

被陛下不轻不重的批评了一句。

干实事的担惊受怕,弄虚作假者,横行霸道。

这就是,今日之大明的普遍风气和现象。

为何如此?

很简单。

官僚权贵们,通过隐藏在幕后吃干股,扶持一群白手套工厂主,不但在普通商业竞争中,利用权力,挤压其他人。

就连朝廷主持的项目。

也几乎被他们垄断。

松江口岸防炮群。

在忠勇公徐宪昌的主导下,能坚持六天,说实话,徐宪昌已经算是有些‘良心’了。

至少,炮台中,最多就是设计要求的钢筋减少了。

并没像朝廷某些水泥硬化永备道路那样。

九成沙子,一成水泥。

甚至,有些连沙子都嫌贵,四成土、五成沙子、一成水泥!

“别发牢骚了。”马和放下望远镜,转身,看着面前一群将领。

他很清楚。

这些麾下将领。

即愤怒于,朝廷现在的混乱。

也未尝没有羡慕。

毕竟,在他的管束约束下。

大家伙儿这些年,除了俸禄,什么也没得到。

因为不合群。

原本属于大家的功劳,也都被中枢那群人给压着,陛下非但看不到真实的北洋,还总能听到一些,对北洋的诋毁。

这种情况,陛下怎么可能给北洋赏赐。

“现在都说说,我们北洋要作何选择?”马和指着后面一艘战舰:“今晚我们必须做出选择了,忠勇公派来的人,我们无法拖下去,不回复了,而且,时局也不容许我们没有个结论了。”

岸防炮群被打掉。

明天,燕华海军,势必要对近卫海军发起进攻。

无论是支持哪边。

也必须有个结论了。

支持近卫海军。

那就要今晚达成协同作战,夹击燕华海军的决议。

支持太子。

那就不能继续耽搁了。

要协助燕华海军,尽快打通河道。

为燕华陆军,登陆金陵,扫清障碍。

毕竟,现在太子,还被围困在皇宫内。

哎……

马和瞧着,刚刚还对徐宪昌十分愤怒的众人,突然又安静,不由默默叹了口气。

海军内部。

至少,这些年,他们这支,一直效仿燕华海军的北洋。

对待燕华海军,情绪是复杂的。

尤其是,近期!

这种复杂情绪更浓。

原因也不复杂。

很多人,都认为燕华的一系列国策挺不错的。

也很厌恶,朝廷这些年的乌烟瘴气。

可真要支持太子。

大家很多人,又无法克服,自身的利益关。

人性高度,虽然受燕华新风影响很大。

但身处大明这样一个环境。

传统封侯拜相观念,也势必深远浓厚的影响所有人。

但大家又很清楚。

太子登基,必然全面效仿燕华。

虽然太子对此没有表态,但这几乎八九不离十。

其次。

支持太子,对于此时此刻,陈王拿到传位诏书的时局。

他们的行为。

就相当于谋逆造反!

陛下最终决定传位陈王,说实话,听闻这个消息,他也十分震惊,又对陛下十分失望。

陈王朱允炆上位,绝对只会让眼下官场利益、权力,乌烟瘴气的混乱局面,更加混乱。

陛下帝王心术了得。

威望高。

很多人从中贪墨,但也不敢太过分。

陈王朱允炆……

他对群臣,对工厂主,有陛下的震慑力吗?

可陛下,就是放弃了太子,选择了陈王。

他们这些人,是陛下提拔的。

支持太子,就等同于忤逆陛下,是忘恩负义。

马和深吸一口气,“现在,我们就问自己这样几个问题,其他的都不必多想了。”

“首先,扪心自问,今日之大明,是我们所希望的吗?”

“其次,我们这些,一面受燕华新风影响,羡慕燕华种种,一面又受传统封侯拜相观深刻影响的人,生活在这样一种,新旧极为矛盾、冲突、挣扎、徘徊时代的人,我们是否真有决心,真有勇气,往前踏出一步,然后对身后旧时代那些封侯拜相的个人名利,不屑一顾,不回头,不受诱惑,不反复,勇敢的走入一个,类似燕华的时代!”

“如果我们有这样的勇气,有这样的决心,我们能克服,旧时代残存那些诱惑的影响,我就带你们支持太子。”

“如果做不到,你们就去支持陈王吧,在这种情况下,我现在带你们往前走,即便将来咱们支持的太子赢了,恐怕你们心心念念旧时代那些东西,也不会有好下场,这三十年来,燕华也并不是风平浪静,军中的反面典型有徐宪昌这种叛徒,文官中,这三十几年来,燕王杀得人,也是人头滚滚!”

……

一群将领认真听着,,默默琢磨。

自己能不能做到,往前走,就不再为旧时代的诱惑所影响?

许多人皱着眉头。

脸上隐约间,露出痛苦的挣扎。

马和静静看着。

痛苦是肯定的!

人性的升华和蜕变。

有些人是境界高,自身自然的蜕变。

可绝大多数人,都是被时局、局势逼着蜕变。

当初,他选择太子、次辅他们所提倡的全面效仿燕华革新时。

也经历过相同的痛苦。

他是一个囚徒家庭出身的孩子。

虽然因皇帝简拔,在海军中出人头地,摆脱了囚徒身份。

可曾经的囚徒身份。

哪怕他做了北洋统制。

他一样被很多朝中同僚瞧不上。

那时,他也希望,好好干,做出功绩,封侯拜相。

有了爵位。

他就是大明朝的贵族。

嘲笑他,就是嘲笑大明朝!

在他挣扎着,放弃对封侯拜相的追逐时,他内心,也经历了十分痛苦的挣扎。

在燕华。

尚且有很多官员做不到,得用不停地教育,用人头滚滚来推进。

何况他们这些,本身就身处在,一个旧时代环境的人。

“干了!”

“统制,我不后悔!我相信,我能做到!”

“我也干了!只要太子将来登基,能做到像燕华那样,即便我们没有传家的爵位,我们的子孙,也能容易得到教育,学一门手艺,也能在工厂拥有身股,我们就干!”

……

某刻,就在马和耐心等待中,一群将领,纷纷咬牙表态。

能看得出。

下定这个决心,对这群人而言,多么艰难。

马和脸上露出笑容。

同时,心中也十分沉重。

就连北洋这样一支,受新风影响很深,底色很干净的军队,下定这个决心都如此艰难。

可想而知。

朝廷将近两百万陆军中,真正愿意豁出去,支持革新的到底多么微弱。

这等情况。

其实是大皇帝造成的。

大皇帝主政十八年。

尤其是士子流血事件后。

大肆提拔保守派后。

很多原本支持革新的,也逐渐在这种环境中,把持不住,改变了立场。

最典型的就是那些藩王们。

现如今,除了秦王、晋王、周王还在坚持。

其他藩王,早都被拉下水了。

革新力量,在这十几年中,就这么一点点的被蚕食。

士子流血事件。

对大明朝,对整个中原的负面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

马和收起这些乱七八糟的杂念,脸色渐变坚定,命令道:“即如此,那就马上派出舰队中,最快的蒸汽侦查船,派人联络燕华叶统制,告诉叶统制,我们北洋愿意全力支持太子,协同燕华海军作战,打通内陆河道,接受燕华海军指挥部指挥,协调双方指挥信号、指挥系统,最好,让叶统制,能直接派出,燕华海军中的传讯译码团队,同时,派出人,去回复南洋的张芝豹统制,告诉他们,不管南洋作何选择,我们北洋,都准备支持太子,不会再犹豫,希望,我们不要成为战场上的敌人!”

“是!”

随着马和一声令下。

很快,两艘蒸汽侦查船,载着派出的联络人员,在夜色中,匆匆离开。

……

松江口外海面上。

战舰上的电石灯,将海面照的一片通明。

十艘战舰,一字排开,在前方警戒。

剩下十艘,每一艘两侧船帮,各有两艘补给舰近距离停泊。

舰间,搭上了通板。

将士们,在电石灯光下,从补给舰向战舰,转移作战物资。

叶开刚刚见过,马和派来的联络员。

商议好后。

就带着联络员,参观夜间补给。

代表马和前来的北洋海军参谋长,瞧着眼前热火朝天,井然有序的海上大规模直接补给。

震惊之余,更多的是羡慕。

据他们所知。

此番作战。

燕华海军,一艘战舰,配置了三艘补给舰!

这等强大的后勤补给能力。

令人震惊,又羡慕的发疯。

北洋没有这种补给能力。

整个北洋。

也只有五艘并不先进,用蒸汽商船改装的补给舰。

这种补给舰的速度,根本跟不上战舰的速度。

就这五艘老旧蒸汽商船改装的补给舰,都还是统制在北洋海军,固定经费中,省了又省,好不容易挤出来的。

要不然,连这五艘商船改装的都没有。

近卫海军好一点。

可也就那样,一艘战舰,配置一艘补给舰。

也因真正用于补给舰建造的经费不够。

用了商用蒸汽锅炉,速度慢,远航中,跟不上舰队。

说到底。

首先是大明和燕华,对海军的用途不同。

燕华海军,是远洋进攻性海军。

朝廷海军,只是近海防御性海军。

朝廷对海军战略定性,决定了,朝廷不会给海军配置,先进、大量的补给舰。

其次,海军经费。

本来海军经费拨款就少。

层层贪墨,用于实处的更少!

叶开注意到周参谋的羡慕,笑道:“周参谋,等太子即位,厘清大明乱局,按照我们燕华的经验,无论是民间,还是国库,只要经济秩序厘清了,很快就会国库充盈,到时候,你们海军,有了经费,还怕没有补给舰、没有新式战舰?”

“是是是。”周参谋含笑点头,悄悄看了眼叶开,若有所指试探:“叶统制,我们都知道,燕王和太子的叔侄情感,不知,你们燕华,对这场战争的诉求是什么?”

叶开顿足。

身边跟随陪同的燕华将领,脸上露出怒容。

叶开则一点儿都不介意,含笑看着周参谋,笑道:“周参谋敢在这里,这个时候,当着我们这些人,问出,除王爷之外,我们这些燕华人对这场战争的诉求,就可以看出,你周参谋是一个爱国者!”

周参谋笑笑。

爱国者。

这新词儿。

他当然听过。

只是,这位叶统制,这样评价他,他还是有些不习惯,有些别扭。

他觉得,若是不用燕华爱国者这种新词,用忠臣评价他。

他或许就不会感到不习惯了。

他也知道,其中的差别。

燕华这些年,早通过各种文章论述,把两者之间的区别,阐述清楚了。

燕华也公开宣扬。

他们不是一个传统的家天下政权。

而是一个国家。

所以,燕华没有忠臣一说。

只有,类似忠臣,却和忠臣本质完全不同的,爱国者。

叶开并不知周参谋想什么,笑道:“请北洋的海军将士,不要有什么误解,不光我们王爷,对大明没有什么诉求图谋,我们燕华上上下下,都没有,出于个人利益,或者燕华利益为主的,支持这场战争的诉求和图谋。”

“我的父亲,是元末战乱失败后,逃亡出海,地地道道的中原人,周参谋可知,我父亲,临终前,对我最后的交代是什么?”

周参谋看着叶开。

“当时,我父亲,握着我的手,跟我说,让我好好跟着王爷走,让我如果有可能,有能力,身为在燕华出生的中原后裔,不要忘了祖宗之地,力所能及,帮着养育我们叶家传承繁衍至今的祖宗之地,也能变得越来越好……”

话中。

叶开转身,手指指着陪同的将领,指着忙碌转运作战物资的将士。

“他们、他们,我们这些人,虽然都没有出生于中原,都是在燕华出生,可我们的父辈,几乎都是从中原迁徙而来,就算是燕华本地人,也是完完全全,接受了炎黄子孙身份的人,我们对于中原,更希望中原能越来越好,在这种不断向好发展过程中,我们双方彼此互利互惠,也是我们的期盼,除此之外,我们没有任何诉求!”

周参谋松了口气。

只觉有些自惭形秽。

可他还身负很多任务,只能转移话题询问:“不知王爷,什么时候能抵达?”

叶开转身,带着周参谋继续去前面参观,边走边说,“已经六天了,这个时间点,消息应该传到蓬莱省,不瞒周参谋,前期第一批动员令开始后,陆军已经从燕京,向蓬莱转移了,再有六天,王爷差不多就能抵达,所以,我们必须在六天之内,打通内陆运兵通道,不光要打垮击沉所有站在我们对立面的朝廷海军叛军,还要彻底扫清,沿途的所有岸防炮群!”

“如果南洋的张统制,能做出正确的选择,这个过程就能更快些。”

……

于此同时。

皇宫。

一天,几乎仿佛没怎么停歇的炮击,终于安静下来。

皇城南段。

在整整一天的炮击中。

已经完全变成废墟。

北面城墙,再也找不到,一段完整的。

月光映照下。

倒塌的皇城内侧。

李成桂、耿炳文为首一群将领,陪同朱雍鸣、朱允熞行走在倒塌的废墟内侧视察。

将士们,拖着疲惫。

趁着夜间休战。

在废墟中,立下木桩,拉起铁丝,恢复、扩张障碍线。

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而震惊。

也真正见识了,新式战争的毁灭性!

仅仅一天饱和式炮击。

不光皇城南城墙完全毁了。

靠近南城的宫内建筑,也几乎全都毁于战火中。

谁都没想到。

朱允炆竟然这么不计后果!

当午后,十几门岸防巨炮被拉入城中后。

一度。

甚至有炮弹,落在御书房附近!

“两位前辈,铁丝够吗?”雍鸣突然询问,打破了沉寂。

耿炳文负责后勤,当即回答:“够,宫内府库储备中,铁丝不少,暂时还够。”

要说,这场战争。

他们的优势是什么。

恐怕就剩,宫内库房内,各种各样的储备物资丰富。

就像铁丝、麻袋这些东西。

至于弹药。

也由于,禁军是皇帝亲军的缘故,储备很多。

至少,现解决并不缺弹药。

“李将军。”雍鸣看向李成桂,“这几天损失多少,我们现在,还有多少可战之兵?”

李成桂脸色微暗,“情况比较严重,尤其是叛军今日,不计后果的饱和式炮击中,损失很大,到现在,已经战死三千,受伤无法作战的,又有三千,等于十分之一的兵力打没了。”

“眼下还好,末将更担心接下来。”

“叛军明显改变了战术,为了赢,不计后果,我预测,接下来,这种饱和式炮击,恐怕会持续下去……”

……

雍鸣神色凝重。

前面几天。

朱允炆明显还有所顾虑。

还想接收一个,相对完整的皇城。

可从今天的炮击。

他也能看出。

朱允炆开始紧张,急迫感驱使下,开始不计后果!

一副,哪怕要把皇城彻底打成废墟,都要铲除大哥一家,都要得到,入驻皇城这个象征意义!

他们最少还需要坚持六七天。

甚至更长时间。

随着兵力减少,不但防守漏洞会越来越多。

士气也会越来越低。

所以,接下来的防守,只会越来越艰难。

能不能守住?

说实话,他也没信心。

眼下这五万多可战之兵。

不是他们燕华的军队。

若是燕华的精锐,他有信心。

但禁军……

“王爷,明天投入炮兵吧。”李成桂试探道。

这几天作战。

这位燕世子,一直反对投入炮兵。

三个标,将近一万人的炮兵,竟然完全被闲置。

实在是……

雍鸣当即摇头,“李统制,我们此刻打的这场战争,不是单纯的军事问题,更是政治!”

“朱允炆叛军,可以肆无忌惮的摧毁皇城,可皇城外,那都是民居!”

“此时此刻,很多百姓,都被朱允炆以戒严命令,圈在家中,我们的炮弹不可能有那么高的准确率,都打到叛军炮兵阵地上,绝大多数,都会落在民居,这恰恰是朱允炆期盼的。”

朱允炆严令,附近居民,待在家中。

还把自己的炮兵阵地,设立在民屋周围,分明就是不安好心。

就等着,他们开炮,击中百姓呢!

“一旦我们的炮弹,不顾百姓生死,落在百姓头上,朱允炆就会大肆宣扬,以此,让此刻,对局势迷茫,不知谁对谁错的百姓,产生厌恶我们的情绪。”

“他就可以,更加肆无忌惮的抹黑我们,把我们宣扬为叛军!”

“现在虽然困难,但我们绝不能上当!”

“相反,只要我们不上当,后续发展过程中,随着百姓家中存粮吃光,无法正常生活,朱允炆就会被百姓敌视,当他在金陵的所作所为,开始在直隶,在其他行省传播开始后。”

“哪怕这些行省的上层支持他,他在民间,都臭不可闻了!战争,打到最后,打的就是民心!”

“我也不怕明说,咱们现在苦一哭,咬牙坚持一下,一举把朱允炆及其支持者,彻底钉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让他再过一千年,都臭不可闻!”

李成桂暗暗瞧着雍鸣说到最后,脸上的决绝冷硬。

唇角狠狠抽抽。

不愧是那个人的儿子,那个人为燕华选定的继承人。

这些年,光听这位燕世子的贤名。

却没想到,这位燕世子,果决冷硬起来,也丝毫不差其父。

李成桂。

乃至所有人都忽视了。

燕华这十几年,表面看朱棣是燕华之主。

可早做了甩手掌柜。

这十几年来。

燕华官场处决的一批批官员。

看似朱棣做了最后的批示。

可其实,这些决定,都是雍鸣做的。

朱棣就是象征性批示一下,直接同意了雍鸣的决定,替雍鸣遮风挡雨罢了。

“末将明白了。”李成桂立刻点头,看了看左右,低声询问:“世子,太子……”

朱允熞虽未说话。

闻言,不由皱眉。

可最后还是忍住了。

雍鸣扭头看了眼,故意笑问:“李统制担心什么?我大哥肯定没事,就算我大哥有事,我这个燕华世子就在这皇宫内,和你们在一起,你们有什么好担心的,告诉将士们,即便最后守不住,我也肯定死在所有最后死战者的前面!”

李成桂勉强挤出一丝笑容。

安心了许多。

也不安心。

燕世子的保证,让他们安心。

毕竟,禁军能坚持到现在。

尤其是,今天如此丧心病狂,饱和式炮击都能坚持下来。

主要是有这位燕世子在。

大家都明白,燕华就是放弃太子,也肯定不会放弃这位燕世子。

但这位燕世子,其实还有退路。

真要到了最后时刻。

这位燕世子被俘。

恐怕,朱允炆即便再仇视燕华,也有可能面对强大的燕华,选择妥协。

现在燕世子保证,一定会死战到底。

让他安心。

可燕世子如此表态。

以及,刚才要把朱允炆,钉死在历史耻辱柱上,放言要朱允炆,哪怕过一千年,都臭不可闻。

可以推断,太子的情况并不好。

燕世子因此而发狠了!

不但要把朱允炆置于死地,还要让朱允炆一千年后都臭不可闻,为其大哥太子报仇!

……

视察结束后。

雍鸣、允熞二人往坤宁宫赶去。

路上。

朱允熞边走边问:“三哥,李成桂试探大哥的情况,是不是摇摆不定了?”

“不会。”雍鸣摇头,“我们家老头子,你四叔说过,李成桂这个人是个聪明人,聪明人就绝不会在选定后,摇摆不定,现在他投靠朱允炆,就算帮朱允炆打赢了,朱允炆能放过他?”

“何况,朱允炆当初给他开出,扶持他做高丽王的筹码,现在咱们牢牢阻挡住了朱允炆叛军,这个时候,朱允炆急切入驻皇宫,就更得给李成桂开出,更大的筹码。”

“当初一个高丽王,都让李成桂感到害怕,预料到未来必然悲惨的下场,再给他开出更高的条件,他不得更加忌惮?”

“总之,李成桂这种聪明人很清楚,他和朱允炆之间,到了现在,已经彻底失去基本的互信,只要不到真正生死存亡的时刻,只要是聪明人,绝不会反复。”

“而真到了那个时刻,朱允炆还需要李成桂?还会接受李成桂,这个长时间阻挡他入驻皇宫的人?朱允炆应该把他自己,当成太宗皇帝李世民,可他……差太远了!”

“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前,可没有为了拉拢人,给人许诺下,让人害怕的利益!”

“支持李建成的罗艺,那都是长安大局已定,为了快速稳定局势,才厚赏加封的,并且,还是以高祖李渊的名义进行的。”

“他朱允炆,以为只要给出巨大的利益,就能让人跟着走,这种手段,对待坐拥高位的平庸钻营之辈有用,对待真正的聪明人,反而会把人家吓到的,聪明人都会掂量,利益面前,自己能吞下多少,不被撑死。”

朱允熞听着,不由笑了。

对待李成桂。

朱允炆的确走了一步臭棋。

“那胡惟庸这些人呢?当时,为何没有劝说朱允炆?”朱允熞纳闷儿询问。

这些人,论才华,都可以说是,当世拔尖的一小撮人了。

怎么就没提醒朱允炆。

雍鸣摇了摇头,“你不会认为,他们还和十几年前一样吧?为什么,历史上很多功成名就的人,最后都晚节不保?”

朱允熞摇头。

“因为这些人,在建立卓越功勋之前,的确是人杰,可这些人最后沉迷在功劳簿上、权力中、利益中,早失去了,当时的初心、谨慎、敏锐等等,一切帮助他们取得不凡功业与成就的优点。”

“孔老夫子言:吾日三省吾身,我认为就是应对这种情况。可真正有多少人,一身都能坚持如此呢?”

兄弟二人交流着,来到殿门口停下。

踏入坤宁宫寝殿。

闻着药味。

看着春晓、民丰忙碌着。

雍鸣走过去,低声询问:“师姐、师兄,大哥的情况怎么样?”

大哥今天再次昏迷。

局势紧张,虽然他们让大哥不要操心。

可大哥又怎能不管不顾。

休息不好。

加上今天,朱允炆那个王八蛋,丧心病狂饱和式炮击,御书房都差点毁于炮击。

大哥情绪激动。

就……

春晓满脸疲倦,他们不光要照顾小师弟。

战斗激烈,伤员太多,还要负责给伤员进行手术治疗。

摇了摇头,压低声道:“小师弟还在昏迷,白天还再次高烧,不过幸好,输液后,退烧了。”

雍鸣默默咬牙,捏紧拳头。

来到门口悄悄看了眼,见婶子、嫂子都陪着大哥,并未打扰。

转身悄悄退出坤宁宫,站在宫院外,沉默之际。

刘太监匆匆而来:“燕世子,陛下想见您!”

雍鸣皱眉。

对这位大伯,他有情绪、有意见,一点儿都不想去见他。

这六天内。

他也没去!

若非他。

大哥的病情,岂会反复!

刘太监看出雍鸣的抵触,忙补充道:“请燕世子一定要去!”


  (https://www.piaotian55.net/book/3668358/9722480.html)


1秒记住飘天文学网:www.piaotian55.net。手机版阅读网址:wap.piaotian55.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