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永乐大典》流失在日不落博物馆,细想便细思极恐…
明·朱棣【混账,竟然给朕改庙号成祖?!】
明·朱棣:【不孝子孙!】
朱棣无能狂怒。
而罪魁祸首呢?
笑死。
嘉靖根本不敢吱声。
“1402年,43岁的朱棣正式登基称帝,改元永乐。”
“废除建文年号,将一切政令恢复到了洪武时期。”
“朱棣登基后首要大事就是安抚宗室,多加封赏,同时逐步削除藩王的兵权,使他们变成富贵闲人,无法对皇位产生威胁。”
“这样虽然能让皇位在自己的子孙中传承,但却给明朝留下了巨大的财政负担。”
“自明朝开国,朱元璋就有了迁都到北方的想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能实施。”
“到了朱棣这里,经过三十年的休养生息,恢复生产,明朝的国力已经达到鼎盛状态。”
“不久,朱棣下旨将北平升格为北京,开始为迁都做准备。”
“为了扩展朝贡贸易宣扬大明国威,自46岁开始,朱棣便派郑和六下西洋,途径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最远到达东非和红海,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海上航行,也是古代朝贡贸易的巅峰。”
“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
“在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次年,朱棣又下旨修撰永乐大典,这是集古代典籍大成的中国古代第一大类书。”
“全书总计22937卷,收录图书七八千种,但是由于战乱等原因,保存至今的只有几百卷而已。”
“据不完全统计,《永乐大典》现今存世约四百多册、八百多卷,总数不及原书的4%,分散于8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个公私藏家手中。”
“国家图书馆共收藏《永乐大典》224册,约占现存总数的一半以上。”
“?!”
……
永乐年间。
朱棣先是一愣,仿佛没听清一般,随后眼神中瞬间涌起震惊与愤怒。
他猛地站起身来,双手紧紧握拳,青筋暴起。“什么?永乐大典怎会流落至蛮夷之地?”
“朕耗费无数人力物力编纂而成的宝典,竟遭此劫难!”
其他人亦是如此。
朱瞻基:“永乐大典乃是皇爷爷心血之作,怎会流失到异国?!”
太子朱高炽更是痛心疾首。
那可都是用小钱钱编撰写成的,怎的说丢就丢了?!
明朝一众皇帝怒了。
光看后世弹幕评价,其他王朝也明白《永乐大典》的重要性,愤怒过后是冷静的思考。
永乐大典乃是皇宫之中编撰。
异族人又怎会……
细想,便全是漏洞,又细思极恐…
分散至八个异国……
随着时间的推移,翰林院不乏监守自盗之人,除去战火丢失,倘若是异族人打到皇宫……
“!”
北渊城的元溟:【永乐大典还在日不落博物馆,真的太遗憾了……】
凡人百年: 【朱棣当初想 哪怕大明亡了,永乐大典也可以流传后世,但他万万没想到如今会成为外族人了解中国文化的线索。】
van: 【朱棣如果知道他的盔甲宝剑都在外族人手里,真的会气死,是我们后辈无能……】
望舒: 【大家可以去看典籍里的中国,里面有一期永乐大典“珠还合浦,历劫重光”】
孤走枯苍道: 【永乐大典可以解释很多未解之谜,是我中华民族文化之瑰宝,其中很多秘密被欧美学去后发扬光大,本质还是我中华文明!】
“在文化、外交都取得一番成就之后,朱棣又想着开疆扩土,派遣大军远征安南,将其纳入明朝版图之中。”
“但是由于吞并之后的叛乱此起彼伏,明军疲于应付,最终于宣德年间撤出。”
“48岁这一年,鞑靼人南下犯边,朱棣派邱福率十万大军北征,结果因轻敌而全军覆没。”
“……”
“朱棣得知后大怒,将邱福全家流放海南,在次年御驾亲征,率五十万大军出征漠北。”
“朱棣在当燕王时就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又有靖难之役的磨炼。”
“面对鞑靼骑兵游刃有余,在斡难河击败了鞑靼大汗本雅失里,大获全胜。”
老朱拍了拍朱棣肩膀,欣慰道:“好啊老四,这点跟咱像!”
朱棣被老爹拍的一个踉跄,面对老朱的少见温柔,他惊恐抬头,下意识脱口而出,“爹你莫不是被穿了?!”
“……”
《穿越》
《紧跟时事潮流》
朱元璋脸色一变,给了他一个暴栗,“我说老四,莫要在战场上得意忘形!”
朱棣爽了。
这才是正常的老朱啊。
“……”
“然而另一支蒙古部落瓦剌的势力不断壮大,朱棣再次率军亲征。”
“在忽兰忽温大败马哈木,朱棣甚至亲自率骑兵冲锋在前,但是在回朝时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
“闹的满朝文武人心惶惶。”
“原来朱棣车驾到了南京后,太子朱高炽迎驾来迟,朱棣便借题发挥将东宫属官打入天牢。”
“有敢为太子说话的也一并问罪。”
“而一向与太子不和的汉王朱高煦趁机落井下石,想鼓动朱棣废掉大哥,但是太子手中还有一个杀手锏。”
“好圣孙朱瞻基。”
“朱高煦其人飞扬跋扈,仗着有朱棣的偏爱四处胡作非为,久而久之也让朱棣十分不满。”
“而太子虽然因身体肥胖不得朱棣喜欢,但是他的儿子朱瞻基却很得朱棣宠爱,再加上太子长年帮助父皇打理政务,在文官之中风评甚好。”
“因此,虽然储君之位坐得不安稳,但总是能化险为夷。”
“1417年,朱棣强令汉王朱高煦就藩青州,太子暂时成为这场争斗的胜利者。”
“三年后,经过多年的准备,北京城终于营建完成,朱棣下旨迁都北京。”
“在迁都北京之后,朱棣的身体越来越差闭门不出,平日政务都交给太子打理。”
阿良: 【大明朝的太医也是历史上独一份,能让皇帝少子,甚至无子,而且死的不明不白的。】
重新想名字: 【有种说法,是故宫油漆重金属超标,清朝时候皇帝反而不太爱在故宫办公。】
没头脑: 【这么说也有点道理,活得久的朱元璋在南京,朱棣在北京故宫也没住多久,嘉靖在西苑,但是万历不好解释啊】
吃蛆的正太: 【朱棣一辈子在外征战,皇宫住的时间比在马背上时间都短。而且活了64岁,在那个年代也算是高寿了。】
(https://www.piautian55.net/book/3982193/20424723.html)
缂備焦姊绘慨鐐繆椤撱垺鐓ユ繛鍡樺俯閸わ拷,闂佺粯鍔橀~澶愵敆濠靛洨鈻旈柣鎰靛墮琚�(闂佺ǹ绻愮粔鐢稿极閻愬搫绀冮柨鐕傛嫹)闂佺懓鐡ㄩ崹鍐测堪閹寸偛顕辨慨姗嗗墯閺呭ジ鐓崶璺轰簻妞わ腹鏅犻幃鍫曟晸閿燂拷.婵炴垶鎸鹃崑鎾存叏閵堝瑙﹂幖娣€ら崵鐐烘煠閻楀牆濮囩紒鍝勫⒔缁灚寰勬繝鍕€€,濡ょ姷鍋犲▔娑㈠春濞戙垹妫樺ù鍏肩暘閳ь剙顦靛Λ鍐焵椤戣棄浜鹃柨鐕傛嫹
1秒记住飘天文学网:www.piautian55.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piautian55.net